以下内容来自久谦中台用户研究工具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?
体检报告上,箭头齐刷刷地指向“正常”,医生说你很健康。但只有你自己知道,你依旧在每个早晨,感觉身体里灌满了铅;你的脸总像涂了一层油,昂贵的护肤品也无济于事;体重秤的数字没变,人却总感觉“虚胖”了一圈。你向朋友抱怨,他们说:“你就是‘湿气’太重了!”
“湿气”,一个你从未在任何体检报告上见过的词。在一个凡事讲求科学证据的时代,我们一面痴迷于量化心率和睡眠,一面又心甘情愿地将身体的种种不适,托付给“湿气”、“上火”这些模糊的中医概念。
这究竟是迷信的复辟,还是我们身体发出的、现代医学尚未听懂的“求救信号”?
今天,我们通过超过2,500个真实的消费者样本,来破解“湿气”这个谜题。它背后,藏着一个价值千亿的、关乎我们每个人“真实感受”的庞大市场。
展开剩余90%看懂“湿气”的四层证据
想破解一个谜题,首先要学会看懂线索。这个神秘的“湿气”并非无迹可寻,它留下了四层清晰的“证据”。
第一层证据,是“语言”。一个概念的本质,藏在描述它的词汇里。
表1-分析概念和词汇:湿气
分析维度核心定义/描述高频关联词 语义学-本义中医理论,体内水湿停滞祛湿、茯苓、排湿、薏米、健脾 语义学-含义健康焦虑,情感符号,社群认同身体沉重、水肿、舌苔厚腻、虚胖、减肥难 语义学-反义词理想状态,感官上的向往清爽、干燥、干爽、轻盈、健康、轻松 分类学-上位词归属的健康体系体质、养生、健康问题、亚健康 形而上学-本质抽象的属性,核心的感受黏腻、沉重、滞碍性、难祛除
样本量:2,500个有效消费者样本
关键发现:
1. “湿气”这个词,已经成了我们形容各种“不爽”的万能黑话。累了、胖了、不清爽了,都可以先让它背锅。
2. 它绕开了复杂的医学指标,直接跟我们的“感觉”对话。医生说你“没病”,但“湿气”却温柔地告诉你:“我懂你,你就是不舒服。”
3. 大家嘴上喊着要“祛湿变健康”,但掏钱时,真正想要的不是“健康”这个大词,而是“轻盈”和“清爽”这两个能立刻感受到的状态。品牌卖“健康”没人理,卖“一身轻”才能卖爆。
第二层证据,是“症状”。这是我们身体留下的最直观的“作案现场”。
表2-设计维度与元素:湿气的症状表现
一级维度(提及率)二级维度(提及率)用户感知 精神与能量状态(27%)困倦乏力(20%)身体沉重、睡不醒、没精神;疲劳感 -睡眠障碍(3%)睡不踏实、多梦、失眠;睡眠质量差 -头晕/昏沉(2%)脑袋昏沉、头重如裹;精神不振 体表湿气表现(22%)皮肤油腻出油(10%)脸和头发总出油、油腻感爆棚;油脂分泌过多 -皮肤病变(6%)反复长痘、湿疹、闭口、起皮;皮肤炎症 -油腻感/黏腻感(4%)浑身黏糊糊、不清爽;身体不适 体型与水肿变化(20%)水肿浮肿(9%)脸肿、腿肿、小腿一按一个印;浮肿 -虚胖肥胖(8%)虚胖、肚子圆滚滚、肚腩突出;脂肪堆积 -局部肿胀(3%)肚子鼓包、手指关节胀;湿气积聚 舌象与口腔表现(17%)舌苔厚腻(7%)舌苔又白又厚、滑腻;湿气体征、中医诊断 -口腔黏腻异味(6%)口臭、口气重、嘴巴黏;口腔不适 -齿痕舌(4%)舌体胖大、边缘有齿痕;脾虚湿盛 消化系统湿气表现(14%)大便异常(6%)大便不成形、黏马桶、冲不干净;排便异常 -腹胀/胃胀(4%)肚子胀气、饭后腹胀;消化不良 -食欲减退(2%)没胃口、吃饭不香;消化功能减弱
样本量:2,500个有效消费者样本
关键发现:
1.不管男女老少,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气,看的都是那几样:一看精神(累不累),二看外形(油不油、肿不肿),三看舌头,四看厕所。
2.“看舌苔”这种老祖宗的法子,现在成了年轻人的时髦自检手段,比看体检报告还勤快。
3.都以为大家祛湿是为了减肥、为了好看,但数据捅破了窗户纸:让我们下定决心花钱的,首先是那种“累得像身体被掏空”的深度疲劳感,变美只是顺带的。
第三层证据,是“成因”。是什么给了“湿气”可乘之机?答案几乎指向了我们生活的全部。
表3-设计维度与元素:湿气的成因
一级维度(提及率)二级维度(提及率)用户感知 环境湿气因素(24%)气候/季节变化(10%)三伏天、梅雨季、下雨天;环境湿热 -人工环境影响(13%)“空调”、空调房、空气潮湿;湿气加重 -环境湿度(7%)空气潮、湿度超过60%;环境影响 饮食相关因素(23%)生冷饮食(15%)“生冷”、“冰饮”、冰西瓜、冷饮奶茶;损伤脾胃 -肥甘厚味(2%)油腻、重口味、烧烤火锅;加重湿气 -甜食摄入(2%)甜食、蛋糕、无节制;甜腻生湿 生活方式与情志(20%)作息不规律/熬夜(9%)“熬夜”、作息乱;不良生活习惯 -久坐不动/懒得运动(5%)“久坐”、不运动;气血不畅、湿气积聚 -压力大/情志失调(2%)压力大、思虑过重;情绪影响健康 体质与脏腑功能(20%)脾胃虚弱/虚寒(9%)“脾胃虚弱”、脾虚;湿气根源 -痰湿体质(5%)痰湿、体内痰湿重;易感体质 -湿热体质(2%)湿热;湿气分类
样本量:2,500个有效消费者样本
关键发现:
1.“湿气”的锅,一半得让现代生活来背。空调、冰奶茶、熬夜、久坐,个个都是“帮凶”。
2.这套理论给了我们一个与不完美生活和解的台阶。它没逼你戒掉所有快乐,而是提供了一套“补救”方案,让你在放纵后能心安理得地“调理”一下。
3.很多人觉得是南方天气潮湿才会有湿气,但数据显示,让我们中招的头号“室内杀手”——是那个不分南北、冬夏无休的“空调”。现代舒适,竟成了身体最大的“债主”。
第四层证据,是“分型”。原来,“湿气”这个敌人,还有不同的“作案手法”。
表4-设计维度与元素:湿气的体质类型
一级维度(提及率)二级维度(提及率)用户感知 痰湿体质(47%)典型症状(28%)舌苔厚腻、喉咙有痰、大便黏糊糊;湿气重 -体质表现(8%)“虚胖”、体胖、湿胖;体型臃肿 -调理方法(3%)痰湿体质自愈、调脾胃;自我调理 寒湿体质(21%)体质表现(8%)“手脚冰凉”、水肿虚胖、宫寒;寒性体质 -典型症状(7%)湿寒、关节僵硬、晨肿;需温补 -调理方法(2%)补阳气、祛寒湿;温阳、驱寒 湿热体质(20%)典型症状(12%)“脸部易出油”、口苦口臭、长痘;湿热易上火 -体质表现(2%)情绪烦躁、小便黄;体质分类 -调理方法(2%)提高代谢、自愈捷径;参考权威“倪师”(倪海厦,美籍华人中医师) 虚湿体质(12%)体质表现(4%)“气色差”、容易累、新陈代谢慢;体质弱 -典型症状(3%)脾虚、阳虚、气虚、四肢乏力;脏腑功能虚弱 -调理方法(2%)调脾胃、改善肤色;需补益
样本量:2,500个有效消费者样本
关键发现:
1.“祛湿”已经进入了2.0时代,大家不满足于一锅端,开始像玩性格测试一样,给自己贴上“痰湿”、“寒湿”的体质标签,追求“湿人订制”。
2.所有体质里,“痰湿体质”成了网红,几乎占了半壁江山。它和现代人最大的焦虑——“虚胖”——实现了完美绑定,戳中了痛点中的痛点。
3.在这个信息爆炸、人人都是专家的年代,大家反而更需要一个“精神领袖”。数据里反复出现的“倪师”就像一个暗号,说明大家内心极度渴望一个权威来终结混乱,而市面上的品牌,还没一个能接住这个“大哥”的接力棒。
当科学给予指标,谁来安抚感受?
看完这四张“证据表”,谜底已然揭晓。
“湿气”之所以如此盛行,并非比现代医学更“科学”,恰恰相反,是比它更“体贴”。它用一套充满人文关怀的叙事,填补了现代医学留下的三大情感空缺:
a) 命名权:它为你所有“指标正常,但就是不舒服”的症状,起了一个统一的名字。能被命名的痛苦,就不再是无病呻吟。
b) 解释权:它将这些不适与你每天的生活(吹空调、喝奶茶)联系起来,为你提供了简单易懂的归因模型。这份“我懂了”的感觉,本身就是一种解脱。
c) 掌控权:它提供了简单、充满仪式感的行动(喝杯茶、泡个脚),让你重新获得了“我能为健康做点什么”的掌控感。
说到底,现代医学治的是“指标的病”,传统智慧慰藉的是“感受的人”。
“湿气”理论最大的成功,就是用一套模糊的正确,给了所有精疲力尽的现代人一个最确切的拥抱。
消费的尽头,是为“感受”买单
从消费者的视角看:
我们想要的,或许不再是让指标变正常的药片,而是让“感受”变轻盈的方案。如果有一个品牌,它像一个懂你的“健康侦探”,帮你分析“湿气体质画像”,再为你量身定制一个“21天轻盈计划”?这样的品牌,卖的早已不是产品,而是一种“被理解、被赋能”的奢侈体验。
从品牌商和零售商的视角看:
这片由“感受”驱动的蓝海,需要全新的打法。未来的赢家,必须学会为不同人群的“感受”精准定价。
a) 面向大众市场,卖“一招鲜”:针对“疲劳”、“水肿”等核心痛点,开发高便利性、高性价比的“场景补救型”产品。比如便利店里的“熬夜恢复饮”,火锅店旁的“解腻刮油茶”。核心是渠道渗透和即时满足。
无论是大众还是高端,品牌都需要将“祛湿”这个行为,从功能性的“治疗”,升级为一种充满仪式感的“自我关怀”。
结语
最终,能在这片模糊地带建立起清晰商业帝国的,一定是那些真正懂得“现代医学治指标,东方智慧慰藉人”的品牌。它们不再执着于证明自己有多“科学”,而是致力于让自己变得多有“爱”。
毕竟,消费的尽头,从来不是为功能付费,而是为更好的感受买单。
工具说明:
本文展示的表1数据来自我们的“分析概念和词汇”功能,该功能通过抽象与具体含义理解目标词。一方面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理解流行词和概念的涵义, 另一方面可以协助企业快速判断营销概念/slogan的传播效果;e.g.搜索“全嵌”,这个词兼具结构创新、功能 集成和美学统一,就目前的社媒语料来看,是否有跟某一些品牌形成强关联?分别是哪一些?
本文展示的表2-表4数据均来自我们的“设计维度与元素”分析功能,这个工具能够像产品世界的“CT扫描仪”一样,将一个模糊的消费概念(如‘水替’)或一个具体的产品,解构成其最底层的、可被感知的“设计元素”。它不仅告诉你一款爆品‘含有’什么元素,更能揭示这些元素是如何被消费者在特定“场景”下进行“功能性组合”,从而解决一个具体“待办任务”的。目前支持小红书、抖音、B站、微博、大众点评、电商评论等主流数据平台。
【久谦中台研究工具对外销售,可为企业用户提供7天免费试用。】
获取最新数据
免费产品试用
关于久谦中台
I
十五年的研究沉淀
三百个行业领先客户 + 四百位全职研究员
中国最领先专业机构 + 累计执行五千个项目
II
全面且独特的数据集
融合线上线下 + 兼容定量定性 + 覆盖广泛行业
十年固定成本沉淀 + 支撑多层次分析推理
III
在商业领域最领先的大语言模型
抽象共性 + 微调特性 = 实现更全面的计算
解决发现趋势与创新相关等人类难以回答的问题
+
科学技术改变专业服务
服务进步的群体 & 解决时代性问题
与时俱进的专业追求 + 朴素具体的工程文化
发布于:上海市天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